查看原文
其他

【综述】环境法研究所助力我国湿地保护法治事业

武瑞尔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2024-10-22
点击上方 “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请滑到文末给我们点亮 “在看” 吧!


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的致辞


十一月的武汉东湖,金风送爽、天朗岸阔、鱼戏绿波、百鸟翔集,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这里开幕。这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首次承办缔约方大会。部级高级别会议通过《武汉宣言》,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举行,《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审议通过,近百场边会和主题论坛相继召开……11月13日,大会在武汉主会场和日内瓦分会场落下帷幕,对话凝聚共识、多元助力共建,中国智慧闪烁在世界湿地保护的伟大事业中。
大会期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通过发布典型案例、举行主题讲座、主办主题边会、接受媒体采访等多样化形式,为在世界湿地保护的大舞台上讲好中国“认真履约,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推进全球湿地保护”的故事作出积极贡献。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对湿地保护法治的重视和参与,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30多年来,作为国家环境法治领域的智库,环境法研究所始终紧跟国家重大法治需求,为湿地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武大智慧。

一、开拓求索,

构筑湿地保护

治理论的

坚实根基


世纪交接,中国刚刚加入《湿地公约》,彼时湿地保护法治研究还非常薄弱,尚处于鲜少有人踏足的领域。研究所王曦教授、李广兵副教授等带领王相、王小钢等一批硕士研究生以前瞻性的思维和眼界对湿地保护法律制度进行了开拓性的理论研讨,成为国内较早对湿地保护法律问题进行研究的环境法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为湿地保护法治事业的开局起步作了理论准备。以王曦教授为代表的前辈学者还积极参与法治实践,带领杨兴、陈维春等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国家自科武汉水专项的研究、《武汉市湖泊条例》的起草研究和湿地保护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论证,为早期湿地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力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国内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相关论著不断丰富,湿地保护事业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此时呈现出国家层面统一立法缺乏、地方规范碎片化严重和湿地保护管理分散化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法学理论研究。研究所师生勇担时代重任,主动回应国家重大需求,蔡守秋教授、秦天宝教授、杜群教授和张百灵、吴贤静、皮里阳、钟华友、车东晟等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环境保护》《湖北社会科学》《法治日报》等期刊报纸上撰稿发文20余篇,涵盖湿地保护法治基础理论、国家统一立法、地方专门立法和法律适用等各个领域,为我国湿地保护法治理论体系的完善、为湿地保护领域基本法的顺利出台奠定了良好理论基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二、发布案例,

为湿地公益

司法保护

中国方案

提供智库支撑


2022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指导、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组织评审的首批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对外发布。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介绍了湿地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教授介绍了典型案例评选过程并发布了12个典型案例。


此次发布会受到了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起热烈反响,来自各级检察机关、法院、湿地保护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代表1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3万余人次通过B站和映客线上直播平台观看了发布会。同时,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法治日报、最高检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环境报、中国绿色时报、观察者网、湖北日报、界面新闻、第一财经、极目新闻等2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本次发布会恰逢《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对进一步加强湿地司法保护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对我国全面履行《湿地公约》,讲好湿地保护中国故事,彰显大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案例发布会也是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主动入位,服务大局,积极参与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实践活动的有力写照。

三、多方合作,

汇聚推进

湿地保护事业

的磅礴力量


2022年11月8日,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参加由武汉海事法院等单位承办的“共建生命长江,传承大河文明”长江大保护论坛。此次论坛由来自《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大会执委办、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武汉市人民政府等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武汉海事法院及有关企业、公益组织代表等参加,围绕长江大保护的法治建设、双碳经济、生态文化、社会建设、大河文明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凝聚长江大保护力量,为全球湿地保护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在此次论坛上,还举行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与武汉海事法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监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建“湿地暨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修复基地”的揭牌仪式。


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积极寻求合作,以他山之石提升研究所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公益组织等各方主体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四、开办论坛,

在思想激荡中

凝练真知灼见


2022年11月9日,主题为“湿地保护的法律保障——来自立法参与者的深度解读”的讲坛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开讲。此次讲坛邀请到《湿地保护法》起草专家团队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祥教授担任主讲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媛辉教授,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海洋学院王亚民教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刘彤彤讲师作为与谈人。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兄弟院校及专业的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形式近1000人参加了此次讲坛。


张明祥从立法者的视角出发对《湿地保护法》进行全方位解读,就立法背景、立法过程、立法亮点和主要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场师生围绕《湿地保护法》的意义、亮点、解释和适用进行畅谈,在深入研讨中加深了师生对《湿地保护法》的认识和理解。

五、主办边会,

在国际舞台上

讲好中国的

湿地故事


2022年11月12日,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携手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国际鹤类基金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基金会等单位成功主办主题为“跨区域湿地行动:连接人、物种、和栖息地”的边会。


来自《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执委办、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等政府机构,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国际鹤类基金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哈啰、上海迪士尼度假区、金鹰集团赛得利、保乐力加中国、《LOHAS乐活》杂志等企业的代表以及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师生近500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边会,聚焦“跨区域湿地保护行动”这一议题进行了广泛而充分地讨论,分享了各自在湿地保护领域的有效举措。
携手主办本次主题边会,是研究所主动发挥智库功能,有效承接和完成有关部门委托任务的又一成果,为讲好中国湿地故事做出贡献,受到《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执委办和国家林草局的肯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湿地保护事业需要久久为功,需要一代代环境法人为之奉献,为之倾力。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将主动担当,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精神,立足前沿领域,增强国际视野,培育战略人才,用法治之智织密湿地“保护网”,以奋发姿态奏响湿地“交响曲”。
党的二十大强调,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领袖的远见卓识,也是人民的殷切期盼。在新的壮阔征程上,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将继续坚持与时俱进、为要为实,瞄准国家重大法治需求,自觉服务于“两个大局”,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责任担当,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为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负责任环境大国的形象作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武大贡献。

往期 · 推荐


本公号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维护,与中国环境法网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官网 (www.riel.whu.edu.cn) 互补,与各位同仁分享环境法资讯 ——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为你提供最新最热环境法学术资讯,

欢迎关注、转发或分享朋友圈平台

ID:whu_riel

官网:http://www.riel.whu.edu.cn

投稿邮箱:whu_riel@163.com

微信号:

(长按可识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